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镇西南村旱船一般在喜庆节日中演出。当地农村有一个关于旱船形成的传说:相传农历二月初二,正值王母娘娘生日,众神仙扎了一条花旱船为她祝寿,之后,八大神仙之一张果老将此船借下凡间,由此形成了调旱船闹新春、庆丰收的习俗。最早的调旱船表演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。之后在徐文帝百岁诞辰时也曾表演过。到了唐朝,经济文化一度繁荣,唐太宗曾邀本地旱船上京城调演,后来将军程咬金百岁生日,也请旱船前去助兴,之后代代流传。1949年解放初期,当地旱船曾到安吉、安徽广德等省内外多个地区表演,20世纪六、七十年代文革时曾一度被禁演,20世纪80年代后始又恢复,在2001年长兴县乡镇文艺调演上,本地旱船表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。
汲新水:又称挑伶俐水、挑新水、挑乖水。流传于桂西一带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拂晓,姑娘们身着盛装,争先到河边,井旁去挑水或汲水。将油得金黄发亮的新水桶按下水井,满满地汲了两桶,提上井沿的水泥地上。这一担纯净、吉祥的水,像它的主人,盛不下太多的欢乐,从桶沿溢了出来。以汲到第一桶水为最好。你将用这水煮从娘家带来的尖山茶,泡一杯杯浓酽的“新娘茶”敬奉公婆与客人,以示你与家人客人的情谊浓得像这一壶香茶;你将用这水煮一锅鼎香稠的“新娘粥”,那米也是从娘家带来的,以示你从今以后将与丈夫家人同甘共苦。挑水时用绳卑躬屈膝拖回几块象征六畜的石头,放进牛圈猪栏,祈求六畜兴旺。然后用红糖、竹叶、葱花等烧开水、全家人各喝一口,象征今后,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。
邳州跑竹马又称竹马舞、竹马会。邳州跑竹马流行于滩上、八路、徐塘等镇,属于自娱自乐型的传统民俗舞蹈。相传始于宋代,内容取材于女真族(金兀术)跨马游春的故事,已有一千年的历史。经历代民间艺人的排演与实践,已形成了固定的演出形式,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。
这种传统文艺表演形式也流行于山西省内各地。这种活动内容,通过有关资料的证实,至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,是风行于山西农村、城市一种传统民俗文化形式。
陇县社火起源于宋元,普及于明清、盛行于建国前,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、90年代。现已发展成有固定脸谱、服饰、道具和表演时间的群众性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娱乐活动。“社火”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。其渊源是劳动人民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,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“百戏”广场娱乐活动。起初,人们把社火称之为社虎,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,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。可谓集传统艺术之大成,融民族精华于一体。
民间岁时旧俗。流行于浙江杭州。每年农历正月十二,各路龙灯集中到吴山龙王庙,挂红点睛,称为“龙灯开光”。
随后,各路龙灯,飞舞下山,分别到大街小巷、富商巨贾家去舞龙灯、开利市。分别到大街小巷去舞龙灯,计采头。各店家富户遇龙灯到来,竞相迎入,称“接青龙”,以示吉利。舞后,要赏给香烛、点心、酒资。
各店家为了“接青龙”都要争相迎人。舞龙者则高举龙头,在招牌上兜一圈,然后,绕着厅堂、店铺,盘旋飞舞一番。有的舞龙者,还边舞龙灯,边吟吉利词,如:“天下太平万年长,青龙飞舞到店堂;一祝店家生意好,财源茂盛达三江;二祝店上多利市,生意兴隆四海旺;三祝东家身健康,多子多孙财满堂。”唱得店主高高兴兴,赐予香烛、点心和酒资红包后,才离去。也有的店家因付给的酒资太少,得罪了舞龙者,舞龙者如将龙灯倒退而出,俗称:“倒拔龙”,意为诅咒店家一年生意不利。